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办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国际刊号:1672-6693
国内刊号:50-1165/N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7269 人次
 
    本刊论文
谈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培养

  论文导读:大学生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任务十分紧迫。其中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是一个重点内容。

  关键词:科学消费观,大学生,培养

  消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行为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市场经济的引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渐得以提高和改善,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地变化,传统的节俭消费观色彩逐渐淡化,现代追求时尚的消费观意识逐渐增强。在现代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也是一个高消费群体。因此,重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研究,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任务十分紧迫。

  一、21世纪大学生消费观的现状

  21世纪的大学生是时代的代言人,他们的思想较为开放,行为较为大胆和追求较为前卫,足已成为新世纪的领潮儿。纵观当今高校中的大学生,虽然他们在经济上尚没有独立,学费和生活费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但是他们的消费行为却是大大脱离父母的掌控,出现了严重的超前现象。当代的大学生已不再是过去年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他们把握着自己有限的青春年华,追求着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但是,这样的大学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被金钱牵着鼻子走的。主要体现在:(1)、大学校园搭建了手机消费的重要舞台。在大学校园中,手机的普及率远不比电脑的拥有率低,手机群体的增多自然意味着通讯交际网的扩大,同时,大学生用在手机上的开支也逐渐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当今的大学生平均每月手机费用超过50元的占70%,在50—100元之间的占有28%,其他占2%。可见,大学生日益成为了中国通讯事业的巨大消费顾客群。(2)、大学生的爱情路需要用金钱做铺垫。现代的大学生恋爱不但要讲情感投入,更要讲物质的投入,一般而言,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需要多开支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要50元左右。

  (3)、娱乐性消费是大学生展示个性的重要途径。每逢五一、十一等黄金周,不少大学生纷纷兴起了外出旅游的热潮,在中西文化的各种盛大节日之际,大学生们便成了节日里的活跃消费群,就连周末,也可以成为他们相互请客小聚一堂的机会,这一系列的开支少则几十元,多则以百和千计算。(4)、大学生是时尚消费的目标群。近年来,MP3、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一度成为校园内的焦点,一些大学生不惜抛千金挤身成为校园的“新潮一族”,引领了大学校园的时尚生活。

  诚然,大学校园里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基于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社会技能,这类的大学生在购买参考资料和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上花费不少,尤其一些毕业班的同学除了考英语证和计算机证外,还开始学开车准备考取车证方便日后找工作,还有的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基础上,在大学期间也开始接触其他国家的语言,如学习日语也一度成为大学生的热点。

  从高校中存在的种种大学生消费行为来看,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可归纳为四点:①、奢侈性;伴随社会的转型,社会各阶层的分化,一部分大学生来自沿海等经济发达的省市,家庭收入较高,个人的消费开支也自然较大,这部分来自优越家庭背景的大学生把奢侈性的消费生活认为是理所当然,由于有着强大的经济支持源,他们可以潇洒地在大学校园里自由挥霍金钱来满足个人奢侈生活的需要。②、盲目性;当今的大学生相当缺乏对消费的合理计划,往往一个月下来也弄不明白钱花在哪里了,个别学生在陷入消费超支的窘境时,出现了向其他同学借钱现象,甚至于走上偷窃的犯罪之路。受社会的大众媒体宣传的影响,一些女生过度地追求时尚,在美容、服饰和化妆品等消费上投资过多,而有的男生为展示个性和成熟感,在请客应酬、吸烟和喝酒上花费也不少,这些盲目性的消费显然与大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投入在学业上的任务不相符的。③、攀比性;不可质疑,在21世纪的竞争社会里,各种因激烈的竞争而带来的不良心理也应运而生了,其中攀比心理是其一,体面、高雅、品味被喻为“现代化”的代名词,而寒酸、粗俗、贫贱、土气被喻为“落后”的代名词。①大学校园的攀比行为处处可见,在吃、穿、用和玩等方面都成为了大学生们互相攀比的话题,部分有雄厚资本的大学生更是注入了时间、精力和金钱。论文参考网。④、投资性;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现代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一部分大学生能理智地意识到社会的紧迫感和竞争的激烈,为提高自己在将来社会中的“含金量”,这部分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对自身的发展制定了长远的投资计划:一方面,他们积极报名参加英语、计算机、会计以及教师资格等证书的考试;另一方面,他们重视自身学历的不断提高,眼下不少同学正雄心勃勃地挤身于专升本和考研队伍之列。

  二、大学生不科学消费观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消费是人的存在的重要前提,满足人的需要是消费的重要目的,但是消费不是人生的根本目的,人的目的是必须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生存,而不是贪婪的占有和消费很多的物品。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是一个重点内容。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上述的一些大学生不科学的消费行为。

  第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在东部地区贯彻实施,经过二十多年的翻天覆地的改革探索,沿海开放城市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如今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人们生活普遍改善较大,收入水平大大提高,不少家庭拥有了个人汽车和住进了商品房。在如此优越条件下成长的大学生,从小沐浴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成为了家中呼风唤雨的掌上明珠,大部分从小就养成了大手花费的习惯,进入了大学,这种高消费的生活习惯自然越演越烈了。

  第二,网络通讯时代迅速发展的影响;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里,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发展地如此快、普及率如此地高,深深地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出于学习和娱乐的目的,大学生中购买了个人电脑的数量与日俱增,同时,大学生用于上网的费用也随之增加。网络的沟通渠道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电脑体积较大,不方便随身携带,所以精致小巧的手机便大大拓宽了大学生联系交际的渠道,有条件的大学生还可以根据偏好,随时更换新款式的手机,从而尽情享受多功能手机带来的便利。

  第三,广告和传媒业的商业效应;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各大商家充分利用了现代广告和传媒业的商业优势,为推销其产品打造了浩浩荡荡的声势,在广告明星娓娓动听的广告语的召唤下,现代不少具有一定“资本”的大学生纷纷响应时尚生活的号召,不惜金钱去购买各式各样的时尚物品,除物质上的消费外,大学生在精神享受上也从不落伍,新推出市面的影碟、流行的唱片和热火的演唱会也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消费对象。

  第四,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作用;现代化的生活主要特征是: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和压力大,现代社会的人们为了缓解这种生活状态,大部分的人在工作之余会尽情去享受户外的各种轻松生活。一部分的大学生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感染下,为减轻学业和人际交往上的压力,便触发了各种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消费方式,所以旅游、健身和参加聚会等现代娱乐方式也时常充溢在大学生的周围。

  第五,高校缺乏应有的重视和有效的应对手段;高校一直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但德育工作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并未受到高校的应有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高校在关注大学生消费行为和了解他们的消费心理问题上努力尚不够,尽管教师们发现大学校园中有一群高消费的贵族群,但却没有开展深入的调查并探讨有效的教育应对措施,反而让这股高消费之风继续蔓延。从长远来看,这势必造成校园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派,将不利于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也不利于高校维护稳定工作的开展。

  观念是人们行为的指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大学生当前的不科学消费观若不得到有效的遏制,其将会造成三种危害:

  ①、人与自身之间的矛盾;消费作为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手段,是人的存在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他们是有理想和有知识的年青一代,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任务。当前高校中一些高消费的大学生群体抱有“存在即消费”的观念,这种思想是相当容易使大学生沦为拜金主义者,这是与大学生肩负的历史重任相悖反的。

  ②、人与他人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大学校园里充满着复杂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家庭背影及个人成长经历各不相同,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也各有千秋,对于贫困学生而言,家庭较优越的学生的生活消费方式必然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上的自卑、嫉妒甚至厌恶,使贫困生渐渐对生活优裕的学生产生了疏远和冷漠,个别贫困生在心理不平衡的错误导向下可能走上偷和抢的犯罪歧途。

  ③、人与社会之间的不和谐;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人是置身于一定社会关系中成长和发展的,这决定了每个人所从事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必须与社会保持和谐,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在接受大学教育期间,他们并非是独立的经济体,他们的一切费用来源于父母的社会收入,没有尺度的大肆消费不但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而且一旦人的物欲得不到及时的满足时,人为了达到目的很有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必要的危害。论文参考网。

  三、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途径和方法

  (一)、注重国情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必须看到,我们国家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口多、底子薄使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和较量中鲜有优势,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如:1949年中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为1:19,而1997年扩大为1:43,农村人口占了8亿多,“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还依然较大,“上学贵,看病贵,住房贵”是新的民生三大问题,不仅是城市人的压力,更是农民的难题,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现在不能搞高消费,作为身负国家重任的当代大学生,在每做出一项消费计划时,除了要看清自己的经济能力,还应该看清自身的消费所消耗的社会资源和对社会的影响如何。

  (二)、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量入为出。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称为“经济人”,因为每一位大学生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消费过程中,他们为了追新求异、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他们会毫无计划地花费金钱。时代是前进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大学生缺乏对财富的理性认识和独立地管理个人财富的能力,从而不能很好地运用个人财富,导致出现严重超支现象,同时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财商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参考网。尤其对于刚进校的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在入学教育中应注入理财教育的内容,教会新生如何操纵好手中的财富,合理规划使用方向,这既能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也有利于培养他们日后养成合理的消费习惯。(三)、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造与享受的关系。

  不可否认,人生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奉献大于索取,创造多于享受。一方面,无论是社会进步还是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创造,正是个人努力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带来人民的富裕。另一方面,如果个人不顾一切地一味追求享受,只考虑个人的利益的满足,就很有可能失去为社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享受是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广大利益,正如享乐主义支配了人,使人变成了物的奴隶,让人玩物丧志,自我残害,多少人的前途毁灭在贪图享受上,多少人的事业葬送于坐吃山空,大学生应该吸取深刻的教训,正确认识创造和享受的关系,这有利于科学消费观的培养。

  (四)、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并做出适当的调适。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影响他们心理状况的因素很多,一直以来,在对大学生的学业、就业、恋爱、人际关系及家庭经济等方面上引起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关注较多,不少高校也在实践中通过调研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做法。但是,对于消费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关注力度却不够,一些因消费而引起的嫉妒、攀比、自卑甚至怨恨等心理表现是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不容忽略的问题。当前,高校都基本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考虑在课程讲授中纳入大学生消费心理调适的内容,指导大学生如何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并对其产生的消费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的辅导,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教育大学生正确处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得益于党和国家正确的政策指导。物质生活丰富了,大学生在相对改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仍需继续发扬我国艰苦奋斗、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美德,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讲:“即使将来我们的国家发达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也不能丢。”③物质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是,它决不是生活的全部,人还应该追求高尚健康的精神生活的满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④这是古人对节俭致富、奢靡败家的亡国的历史经验总结。胡总书记在“八荣八耻”中提到一条内容: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大学生的可塑性很强,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途径帮助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的不良消费风气。同时,家长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对待给予子女关爱的方式,经济较好的家庭,父母应该向子女提供适度的生活和学习费用,而不能无原则地迁就,或者一味满足子女的过分要求,父母的这种“无私奉献”往往助长了大学生的奢侈浪费之风。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样也是祖国赋予历史重任的一代。当前,党和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大学生要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个人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观念,用个人的合理消费行为在高校乃至全社会营造健康的消费风气,这样,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人类愿望的实现将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①郑红娥。 消费革命:中国“生活政治”的嬗变[J]。社会学文摘卡。2006,3.第51-52.

  ②李萍 钟明华 刘树谦。思想品德修养[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26.

  ③ ④ 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第219-220.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